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論文
寫字教育不僅能傳承中華書法藝術,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(zhì)。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論文,歡迎閱讀借鑒。
培養(yǎng)小學生鋼筆書寫悟性之淺見
摘要:寫字教育不僅能傳承中華書法藝術,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(zhì)?墒侵懈吣昙墝W生在寫鋼筆字時出現(xiàn)各種問題,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對鋼筆書寫的悟性。培養(yǎng)學生鋼筆書寫的悟性,主要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,讓學生在讀帖、觀察、臨摹、歸納與演繹中多思考、多感悟,同時要遵循四個原則,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悟性。
關鍵詞:小學生 鋼筆書寫 悟性 思維
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,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精粹,也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。它底蘊深厚,內(nèi)涵豐富,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傳世瑰寶。中國人書寫文字的行為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,書寫過程也是體驗和展現(xiàn)中國文化深厚歷史積淀的過程。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寫好漢字。因此,搞好寫字教育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,使學生終身受益,還具有育德、啟智、健體、審美的育人功能,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(zhì)的提高。盡管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(fā)展,電腦走進千家萬戶,我們依然要重視寫字教學,努力提高學生寫字水平。
一、培養(yǎng)小學生鋼筆書寫悟性的原因
1、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用鋼筆字寫字,在這幾年的鋼筆字教學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一些令人疑惑而頭疼的現(xiàn)象,F(xiàn)狀一:相當一部分學生寫的鋼筆字雖然看起來干凈工整,但細究每個字的間架結構、筆畫形態(tài)都不規(guī)范、不入體。現(xiàn)狀二:在寫字課上,許多學生都能做到認真書寫,把字寫得端正美觀;但在課外,他們?yōu)榱俗非笏俣龋炎謱懙猛嵬崤づ、潦草凌亂。現(xiàn)狀三:常有學生找我訴苦:“我的確在認認真真寫字,也照著字帖練習,怎么還是寫不好字?難道我天生不是塊寫字的料?”令人奇怪的是,我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曾經(jīng)參加過校外的書法培訓班,但接受過書法培訓的學生未必都能把字寫好,從未參加過任何書法類輔導的學生,有的卻能寫一手漂亮、熟練的鋼筆字。
我認為產(chǎn)生上述現(xiàn)象的原因,除了有學生鋼筆書寫的態(tài)度、興趣、寫字習慣等原因之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——學生在鋼筆書寫的悟性上存在差異。
2、悟性,即人對事物的領悟能力。讀書要有悟性,學書法更要講究悟性?涤袨樵凇犊凳险摃分姓f道:“吾謂書法,亦猶佛法,始于戒律,精于完慧,讓于心源,妙于了悟,至其極也!蔽蛐詮姷膶W生在臨帖時很快就能抓住字的特征,在多看、善悟、汲取字體之精華的“心練”中,他們的書藝有了長足的進步,甚至達到個性色彩強烈,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的程度。而悟性弱的學生只會一味機械地模仿,不善分析與思辨,照著字帖時,他們或許能把字寫得工整,但要是信手寫段日常應用內(nèi)容,他們寫出來的字往往失去練習時的模樣了。
3、在傳統(tǒng)的寫字課上,教師只是依照教材,通過示范或講解,教學生如何把某一個范字寫好;甚至干脆直接讓學生提筆便寫,“照葫蘆畫樣兒”。教師沒有教給學生一套寫鋼筆字的規(guī)則、方法,對學生書寫悟性的培養(yǎng)更是無從談起;有些學生能夠無師自“悟”,但更多的學生在鋼筆書寫時卻無章可循,無法可依,他們感到茫然無奈,品嘗不到成功的喜悅。新課程下的寫字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,重視學生的探究與感悟,呼喚著對學生鋼筆書寫悟性的培養(yǎng)。
二、培養(yǎng)小學生鋼筆書寫悟性的方法及策略
培養(yǎng)學生鋼筆書法悟性的主要途徑,就是加強思維訓練。在鋼筆書法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將思維訓練貫穿始終。正所謂“行成于思,毀于隨!睂W生無論讀帖還是臨帖,無論是觀賞他人作品還是自己實踐創(chuàng)作,都要用心觀察,用心學習,用心思索,用心實踐。
1、博觀群帖,經(jīng)目著心!谧x帖中感悟。
寫字課上,每當教師展示書法名家字帖時,便會引來學生情不自禁地驚呼:“寫得真好!”“字蒼勁有力,太漂亮了!”的確,欣賞字帖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俯仰生姿,形態(tài)萬千,在心里上產(chǎn)生對鋼筆書法知識性、形象性的認同與興趣,油然而生強烈的寫字欲望?墒菍W生往往“徒見成功之美,不悟所致之由”,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帖,指導學生抓住字帖特征,讀字的筆法、結體、神采和章法等。除了在課堂上讀帖之外,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圖書角里多放幾本書法名家字帖,在教室墻上貼一些優(yōu)秀的師生鋼筆書法作品,學生目之所及皆是字,在這種潤物無聲的熏陶中,他們漸漸地對鋼筆書法結體、章法、筆法、神采了然于心。
2、心領神會,意在筆先!谟^察中領悟。
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說:“先以察,后以擬,察進一分,擬進一分;擬進一分,察進一分,終身不復也!笨梢娂毿挠^察是寫好字的重要前提。不少學生在寫字時心浮氣躁,往往對范字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,以致顧此失彼,徒勞無功。教師要引導學生靜觀默察,按照“整體─局部—整體”的順序觀察范字:先從整體上看看范字總的特點,形成一個初步印象;然后再解構字的各個部分,明確它的筆畫結構、筆法特點;最后再綜合觀察該字的框架結構比例、部件組合方式甚至神韻。例如教師教寫“歷”字時,可以引導學生從“歷”的結構、筆畫、運筆過程、每筆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等方面觀察,學生只有全面觀察、用心揣摩,對“歷”字的形象、寫法領會于心,才能在下筆時胸有成竹。
3、反復摹寫,百臨不厭。——在臨摹中體悟。
“摹”即描紅,“臨”分“對臨”和“背臨”, 照著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為“對臨”,不看帖,試著寫出和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稱為“背臨”。臨摹的過程,也是學生進行觀察、比較、記憶的一系列思維過程!安熘呱芯,擬之者貴似!苯(jīng)過細致的`觀察后,學生已是成“字”在胸,可以開始臨摹。
“摹”時要注意掌握范字的行筆軌道和字形結構,想好再下筆,忌涂涂改改。描紅兩三遍后,學生可以開始對臨。學生在對臨中切忌“動手不動腦,似臨實抄”,或者“看一筆寫一筆”,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動腦,努力把握整個字的神采。學生每臨完一個字,都要與范字作比較,從字的形態(tài),短長肥瘦,用筆、結字及神采等方面,分析兩者間的差距及其產(chǎn)生的原因,以便在下一次臨寫時改進。有的學生對著字帖能把字寫得像模像樣,一旦脫離字帖后,整個字就截然不同,依然是自己原先的寫法,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指導學生進行“背臨”練習,光臨不背,容易導致“學”、“用”脫節(jié)。學生把一個字反復臨摹多遍,基本達到神形兼?zhèn)涞某潭群,便要記憶這個字的字形、筆法、神韻等,然后不看帖,獨立地把它寫出來。背臨后的字依然要與原字帖進行比較,比較后再背臨,就這樣多次臨摹,邊學邊思,努力把帖上的字“為我所有”、“為我所用”。
4、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——在歸納與演繹中點悟。
我發(fā)現(xiàn)日常的鋼筆書寫教學中,教師往往指導學生對臨之后就直接結束了教學,忽視了背臨及思維上歸納演繹的作用。實質(zhì)上,從心理角度看,對漢字書寫特點的歸納與演繹,最能培養(yǎng)學生的悟性,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。從學生實際應用角度看,學生對臨摹過的字往往能寫得比較順手規(guī)范,而對那些未曾臨摹過的字望而生畏,所以教師要指引學生善于歸納與演繹,加強思維訓練,提高書法學習的速度和效果。
首先,在學生練寫了相當一部分字,獲得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,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歸納思考、摸索規(guī)律、得出結論,盡量能自己概括出一些共性的東西來。例如在書寫“禾”旁的教學課例上,學生練寫了“利、私、和、科、秒、種”等字之后,教師設疑引思:“禾”作合體字的左偏旁與作為獨體字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?為什么要這樣寫?學生從練寫的這些字中就會歸納出一些共同點,從而得出結論:“禾”字作左右結構字的左偏旁時,其一“捺”要寫成“點”,這樣寫是為了讓右邊左向的筆畫不和它“碰頭”、“打架”,從而使字的結構顯得更緊湊,更美觀。之后,在學生練寫了“香、秀、禿、季、秦”等字的基礎上,教師又引導學生歸納出“禾”作上下結構合體字偏旁時,最后的一“捺”應寫成長點。
其次,在教學結構相似的字時,可以把這些字放在一起,比較它們在運筆、布局上的異同。如某位教師在教單人旁的寫法時,總共讓學生寫了這樣幾個字:“仁”——左高右低;“你”——右高左低!把觥薄笾懈哂业停弧靶蕖薄笥覍捴虚g窄;“伽”——右短中間長。一個偏旁引出五種結構,達到一舉多得、融匯貫通的效果,學生以后再寫同類型的字,該怎么運筆、該怎么布局,就自然水到渠成。
第三,教師也可以在指導學生歸納、演繹書寫規(guī)律時,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其他的思維能力。例如有節(jié)內(nèi)容為“左右結構”的鋼筆字教學課例,這堂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領悟“偏旁讓右”這一書寫規(guī)律。教師先帶領學生分析為什么“氵”中間的點是向外的,歸納出“讓右”的結論;然后再出示“忄”“ 犭”讓學生分析,這就是在培養(yǎng)學生的發(fā)散思維;“嚇”字偏旁在左,整個字呈左小右大之勢,掌握這一規(guī)律后,教師向?qū)W生質(zhì)疑:有的字左大右小,如“扣”這個字中的“口”應該放在哪里?師生經(jīng)過討論、實踐后,得出“口”應放在整個字“中下”位置的結論,這個過程又是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(yǎng)。
學生在鋼筆字書寫中學會歸納寫字規(guī)律、能夠舉一反三領悟類似漢字的寫法,使這些規(guī)律真正積淀于腦海,并多加練習,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(xiàn)寫字一套,做作業(yè)又一套的怪現(xiàn)象。
三、培養(yǎng)小學生鋼筆書寫悟性時應遵循的四個原則
1、遵循學生自悟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原則
“學書之法,非口傳心授,不得其精。”這里的“心授”即學生的悟性,“口傳”指的便是教師的教導,兩者缺一不可。當學生歸納出某一書寫規(guī)律時,教師需要適當小結,給予肯定或提出意見。必要時,教師也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寫鋼筆字的方法和技巧,如教給學生什么是鋼筆書法中的“奇正”、“疏密”、“虛實”、“俯仰”、“向背”、“重心”等,并領會它們的寫法。
2、遵循培養(yǎng)書寫悟性與培養(yǎng)書寫習慣相結合的原則
在書法教學中,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(yǎng),其中包括養(yǎng)成正確的寫字姿勢的習慣,養(yǎng)成整潔的習慣,養(yǎng)成書寫時凝神靜氣的習慣,以及持之以恒練字的習慣。
3、遵循課內(nèi)指導與課外輔助相結合的原則
學生常常練字時是一種書寫,課后又是另一種書寫,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。因此,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“提筆即是練字時”的意識,將練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業(yè),做到不管是什么場合,不管什么時間,只要提起筆來寫字,就把這當成練字的機會。
4、遵循把握階段特點,因材施教的原則
《語文課程標準》對不同學段的寫字教學提出不同的階段目標:第二學段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,做到規(guī)范、端正、整潔;第三學段要求硬筆書寫楷書,行款整齊、有一定速度,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(yōu)美。因此在教學中,教師應根據(jù)學生的階段性特點,采取由易到難、由淺入深、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指導與練習。同時,教師需關注學生書寫水平的差異因材施教,用正面的、激勵性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書寫的興趣。
因為小學生屬于鋼筆書寫的初學者,教師一般不鼓勵學生意臨,進行對范字書寫的再創(chuàng)造,不過對于那些書寫水平尤其突出的學生,可以適當指導,訓練他們的創(chuàng)作力和想象力,形成個人書寫風格。到了高年級,有一部分同學在書法上有了一定的悟性,已經(jīng)能熟練、流利地寫一手規(guī)范的楷體字,教師可以嘗試教這些學生學習書寫行楷字體。
小學生學習鋼筆書法,一定要培養(yǎng)自己的悟性,“得之于心”,方能在書寫時“應之于手”,勤學苦練再加持之以恒,熟習精通,方能心手相應,得心應手地用鋼筆書寫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。
【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論文】相關文章:
小學一年級的數(shù)學教學論文01-20
小學教學論文03-26
小學的教學論文03-29
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01-20
小學一年級數(shù)學教學論文03-29
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(精選10篇)09-15
小學美術的教學論文03-29
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3-29
小學田園教學論文04-18